第166章 导火索(第2 / 2页)
很快,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匈帝国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塞尔维亚复文,除了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当天即与塞尔维亚断交。
40多万奥匈帝国的军队,攻打塞尔维亚。塞尔维亚300多万人口的小国,动员到40万军队,迎战奥匈帝国的军队。作为塞尔维亚的铁杆小兄弟,除了山还是山的贫穷小国黑山也派来了5万黑山军,帮助塞尔维亚抗击费迪南的军队。战争的局面,就变成了40多万奥匈帝国的军队对峙45万塞黑联军,流血的战争开始了!
几天后,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很快宣布总动员,保护当地的斯拉夫人。德国当即对俄国宣战,法国决定支持俄国,德国又对法国宣战,从比利时入境,发动了对法国的闪电战。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奥匈帝国向俄国、法国、英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曾纪泽除了将中国的陆军扩充到200万,还按照中国海军的扩军计划,到1908年增加10艘战列舰,10艘轻型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还有一百艘潜艇,做好了参加世界大战的准备。
但这一切温馨的美好,因为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行动戛然而止。这一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早晨九点,米利亚茨卡河畔,石块铺路的老街,两旁聚满了看热闹的市民,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储、奥军副总司令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因为奥匈帝国的军队在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挑衅塞尔维亚人。
此前,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波黑两地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8年两地被奥占领,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斐迪南大公的行为,无疑揭起了塞尔维亚人心中最深的痛楚。
虽然当天的萨拉热窝阳光普照,但是每个塞尔维亚人心中都布满阴霾。在人群中,几名做好牺牲准备的刺客静静潜伏,他们来自塞尔维亚的“黑手会”和波斯尼亚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实现它的奋斗目标: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
此前,萨拉热窝一直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控制之下。奥匈帝国的军队刚刚趁奥斯曼帝国发生革命,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就是波黑,萨拉热窝是波黑的第一大城市。
斐迪南大公朝两边的军队和民众挥手,两侧的建筑呈现出波斯尼亚民族风俗和土耳其式的风格,从土耳其式的咖啡具、雕刻和打凿制做的铜质花瓶、各类壶和罐、圆盘艺术品到手工制做的木质烟盒、首饰盒等,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期间夹杂着咖啡馆、烤肉馆和清真寺。
塞尔维亚的第一个刺客埋伏在阿佩尔码头,当费迪南的车队经过时,一个警察刚好站在他身边,他逃过了一劫。相距不远的二号刺客,决定抓住机会,他瞄准大公的专车,投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炸弹。费迪南的司机一踩油门,炸弹落在第二和第三辆车之间。
“轰”的一声巨响,弹片四射。那名刺客没顾得上查看战果,第一时间跳入河中想逃走,但不行马上被抓了。举行典礼后,皇储按照日程安排赶往国家博物馆。第六号刺客被安排在距离市政厅不远的一座桥上,但他显然没有足够勇气和思想准备,只是呆呆地看着车队远行离开。这次行动一共安排了七个杀手,因此组织者一直胸有成竹,甚至连四个刺客都是替补。
得知皇储被杀后,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悲痛欲绝,下令报复!自塞尔维亚从摆脱了土耳其人的统治后,其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现在奥匈帝国属地上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塞尔维亚已经成为奥匈帝国的一块心病,皇储遇刺,无疑给奥匈帝国一个机会,奥匈很快要求塞尔维亚交出凶手。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听到刺杀的消息后,立刻结束在挪威的航海度假,返回国内。他这样做,更多的是因为斐迪南大公是他的好朋友。几周前,他和夫人还在弗朗茨.斐迪南夫妇的乡村别墅里做客。
这次刺杀,刚开始却没有引起英国和法国的兴趣。这两个国家都在集中精力对付其它问题。伦敦正面临着爱尔兰要求自治的危机,巴黎正在关注一桩涉及色情和政治的凶杀案。那个年代,刺杀并不少见,二十世纪初,被刺杀的各国领袖有:美国总统、法国总统、墨西哥总统、危地马拉总统、乌拉圭总统、多米尼加总统。被刺杀的总理有:俄国、西班牙、希腊、保加利亚、波斯、埃及,被刺杀的王室成员包括意大利、塞尔维亚、葡萄牙、希腊等。人们已经习惯于刺杀事件,认为刺杀不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对于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没有听说过的人在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地点被刺杀的新闻,根本没有什么重要意义。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赖恩甚至认为:“美国必须做一件事,就是要为全世界树立削减军备的光辉榜样。”他在有影响力的杂志《意见评论》新年第一期上充满自信地告诉读者:“世界正远离尚武精神;一个和平、勤奋、友谊的世界已经在黎明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