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回到21世纪 > 无聊的21世纪 45 巧遇

无聊的21世纪 45 巧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们中国人到底是有多喜欢牛津啊,”对方再一次纠正谢永青的错误,“是曼彻斯特,那里有世界上最棒的足球队!”

“没听说过,”谢永青摇头,然后对另一位同胞寻求支援,“小唐你听说过吗?”

小唐有些尴尬的别过脸,装不认识谢永青,过了一会还是小心的解释:“曼联很有名的。”虽然他也不太看足球,但名声多少也听过。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谢永青讪讪的笑了笑,然后拍拍手,把刚做好的涂片放下,“不行不行,我都饿出低血糖了,我先去换衣服。”

实验室进出都得花上十几分钟,刚才两人出去吃饭已经有一会了,算算时间他们回来谢永青也差不多换好——算是走制度一个小漏洞,这在以前是常有的事。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概蓝图早在十几年前就差不多画好了,当然那只是物理图谱,如果把人类所有基因比作一副拼图,那么完成物理图谱就好像把所有的拼版都找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测序,这也是这些年许多政府和研究机构一直在做的工作,这项工作一般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研究机构也都在按照他们各自的利益,对这幅尚未完成的拼图进行解读——也就是完成基因图谱的工作,把DNA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包括它们表达出的产物,中间过程,所起的作用。这个阶段就好像一张遍地宝藏的藏宝图,每一个研究图的人都迫不及待的从他们负责研究的那部分挖出点宝藏来,也确实有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收获,许多和基因直接相关的单基因疾病都被找了出来,而更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的研究现在也在进行中。

受之前两次影响较大的疾病影响,国内的受政策影响的科研机构在这方面更倾向于研究和免疫相关的内容,而西方则更多的研究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因为他们很多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私营的医药企业,在这些行业一旦有所突破,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巨大而长久的利润。谢永进之所以会答应进这个项目组,除了因为导师的要求和推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是国内不多的和烈性传染病研究相关的一条线,如果再高那就等去军事研究机构了——现在的谢永青还没这个分量和渠道。

“禽流感病原体属于病毒,是没有办法离开活体单独生存的。”在试验台前,谢永青通过隔离手套操作活鸡胚——也就是鸡蛋,通过注射器从中提取组织液,一边熟练的做涂片,一边对边上一脸好奇的学弟学妹们说,这个过程他现在几乎闭着眼睛都能操作,自己都数不清楚重复过多少次了。

“万一我们这里有恐怖分子把这玻璃打破,抢走鸡蛋怎么办?”一个学弟看着谢永青的正在操作的手问道,“会不会像生化危机上说的,门开不了,把我们都‘处理’在这。”

“这你倒不用担心,你可以看看这里的操作流程”,这个学生的想法谢永青第一次接触P级实验室的时候也有过,毕竟这里能够接触到的病原体都是有一部分威力了,不过看完规章制度之后就没什么想法了,“所有涉及病原体的操作在这里起码都会有三层,甚至三层以上的隔离防护。”

在单独的更衣室里,谢永青挨个脱下防护手套,防护服,以及防护眼镜,手套内已经出现了零星的血迹,毕竟隔了一层,手上的力道没准,但好在自己在家里练习过几次,还是扎准了地方,谢永青在最快时间内用消毒液将血迹清除干净,并从外衣口袋里找出创口贴贴上,以止住出血,然后他穿上外套,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实验室大门被打开的声音,接着又是第一层风闸吹起的声音。

“我说让你先去吃吧,”李教授进来的时候看到已经换好衣服的谢永青,笑着对他说,“别仗着自己年轻就抗饿,到我这个年纪抗出一身的病,快去吧。”

谢永青带着口罩,对李教授点点头没说话,等走到门边的时候又对着墙说:“李教授,晚上我可能不来了,有点事。”

类似的参观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遇到,有时候是校领导,有时候是教育部领导……当然谢永青是没什么机会在领导面前露脸,更别说对他们详细解释了,但在学生这里还是有这个机会的,每年都会有这么几波,当初谢永青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他现在介绍的这些内容,很多时候就仿佛是在对自己说:

“第一层是人员隔离,也就是我们身上穿的防护服,第二层是操作隔离,包括这个全封闭操作台,隔离手套,在P4级实验室甚至会用到高自由度机械臂代替,第三层就是建筑隔离,整座建筑和外界不直接接触,出入都有严格的消毒程序。除了隔离措施,实验室还有一些防护手段,最简单的手段就是负压,因为最具危害性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所以电影里的场景如果发生在这里,比如真的有带病毒试管摔破在地上,也不可能通过空气影响到实验室外。”

学生们也就图个热闹,呆了几十分钟就都走了,谢永青却还要留下来,和另一个师兄在这里干到吃晚饭——一般来说谢永青连晚饭都不会去吃,因为他觉得出去再回来这一套程序太烦了,还不如直接干到晚上去吃顿好的,在这个级别的实验室里每一分钟都是很宝贵的,很多其他项目都在他们后面排队等着使用,如果不是老头子的关系也许谢永青连进来的机会都不存在。

吃晚饭的时候组长跟师兄走了,整个实验室就剩下谢永青还有另外两个值班人员——他们都是负责维持实验室的日常运作的学生,有时候也会帮实验人员做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实验室有空的时候也会自己做做私活——算是比谢永青低一级的操作工,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科研流水线上的一份子。按照规定的精神,实验室最少得有三个人在内,以便相互监督,他们都得等组长和师兄回来才会换着去吃,当然如果谢永青要去,他们中的一个就得等第三批——不过这个规定很多时候也不是百分之百进行,一般有组长在两个人也勉强。

“我听说你是牛津的?”谢永青一边用英语跟其中一个英国来的留学生说话,一边拿过一只鸡蛋,固定住之后又去取注射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