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好不了的病(第2 / 3页)
推荐小说:
“真是!”翁同龢还是摇头,“教人不能相信。”
“我也是如此!”李鸿藻说,“夏天听荣仲华说起,不但到了八大胡同,还有下三滥的地方,当时我心里就嘀咕,据李卓轩说,早在八月里就有征候了。此刻的发作,看似突兀,细细想去,实在其来有由。”
“那么,李卓轩怎么早不说呢?”
“他不敢。前几天悄悄儿跟恭亲王说了,这会儿看看瞒不住,才不能不实说。”
李鸿藻又说道:“其实早说也无用,这是个好不了的病。”
第二张写的是:“痂已落、泄渐止,而头晕发热,腰腿重疼,便秘抽筋,系肾虚停食感寒所致。”
第三张注明,是这天酉刻的方子:“头晕发热,余毒乘虚袭入筋络,腰间肿疼,作痈,流脓,项脖臂膝,皆有溃烂处。药用保元化毒法,另以膏药敷之。”
所开的药有生耆、杜仲、金银花、款冬之类,翁同龢看完惊疑不止。
“何以突然生了痈了呢?”他说,“莫非余毒所化?”
“不是天花的余毒??????”李鸿藻摇摇头,说不出口。
“不然!讳疾总是不智之事,早说了,至少可以作个防备,也许就不致于在这会儿发作。照常理而论,这一发在痘毒未净之际,不就是雪上加霜吗?”
李鸿藻觉得这话也有道理,然而,“你说讳疾不智,”他黯然说道:“看样子还得讳下去。”
天花的余毒可转化为痈,在翁同龢从未听说过,所以当李鸿藻很吃力地透露,皇帝身上的溃烂之处,可能是梅毒发作时,他颇有恍然大悟之感。
然而这到底是一件骇人听闻,不易置信的事,“兰翁,”他必得追问:“是听谁说的?”
“李卓轩。”
“他不会弄错了吧?”
“不会的。”李鸿藻说道,“这是什么病,他没有把握,敢瞎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