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七贤掠阵(第1 / 3页)
由此可见,儒门精髓就是‘仁义’!
什么是仁义?什么是道德?
古之圣皇,为民之需,传结绳、蒿草、符文!是为大仁大义!
古之圣皇,亲尝百草,解民生疾苦,实为大仁大义!
不说古之圣皇,且说诸子百家,应运而出,是为什么名声?为了道统?在那个春秋战国,战火纷扰的时代,他们的理念更多是源于为了结束战争,为百姓安居乐业的。
第167章七贤掠阵
其实,说不好听的,他们就是自暴自弃,虽然说最后也有这样的名头、成就,但是根本上的原委却是是他们适应不了那个时代罢了。
言归正传,回到正题。
听到竹林七贤的回答,不说是自我安慰,却是也有些赖皮的样子。因为王肃现在的领悟,实际上也有些趋向于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味道,所以说后面引发甚至演变成玄学却也是很可能的事情。
“诸位难道还不知道只争当前,莫管往后的道理吗?”王肃微微一笑,开口回应道:“在下只是知道当年我的道理能够获得认可,能够获得权利去给百姓谋求福祉,能够真正的把我的仁义贯彻下去。”
儒门的开启民智,教化天下。法家的制定天下秩序,依法治国。道门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等等等等,甚至是兵法纵横,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以杀止杀,支持一方势力,统一天下!
这些,都不需要王肃去一一举例,竹林七贤学识之渊博,不会在王肃之下,王肃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自然就能够想到其中的原委关键。
“至于说成为当权者手中的工具,或者是不能真正实现理想中的仁义,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若是没有当权者的行为,莫非还要回归太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或是推举制度,选举天下共主不成?”
说到这里,却是有几分王肃最近的领悟在其中。
“所以说,真正的仁义面前,这些道理经义都只是手段而已,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这些手段最后达到造福百姓的目的,至于过程什么的,根本就不需要在乎太多!”
王肃这番话,却是回归了儒术的根本。孔老夫子开创经义学问,教导门下七十二贤者,三千弟子,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或者其他?真正归根究底,孔老夫子就是为了贯彻‘仁义’。
所谓‘仁而爱人’、‘舍生取义’、‘君子喻于义’甚至是‘大义灭亲’等等,所谓‘义之所向,虽万死而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