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1 / 2页)
六改良司法部门,改良刑事诉讼法,改革监狱弊端。
七命各省出版农业丛书,奖励各种工商发明。
除此之外,康有为还建议载湉进行更激烈的下列明治维新式的改革:
一建立内阁会议制度,由皇帝召见大臣讨论国事(开懋勤殿)。
二禁止妇女缠足。
这就是著名的“对华门户开放宣言”,各国因为它可以消除各国在中国对抗的紧张形势,先后表示赞成。
中国就在这种脆弱的均势之下,苟延残喘。
但被瓜分的危机,已使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觉醒。
《马关条约》签订的那一年(一八九五),北京正在举行科学制度下的全国考试,集中在北京参加考试,来自全国各省的数千名考生(举人),悲愤交集,推举一位广东省的考生康有为当领袖,领导大家向皇帝载湉上书,要求效法日本的明治天皇,变法维新。专制政府等级森严,这份请愿书当然到不了载湉面前。次年(一八九六),康有为已考取了进士,再向载湉上书,载湉仍然不会看到。不过以康有为当领袖被称为维新党的知识分子们的呐喊,已掀起政治性的狂飙,成为十二世纪宋王朝大学生在被金军包围的首都开封,发动激烈的知识青年救亡运动以来,第二次激烈的知识青年救亡运动。自强运动是当权官员发动的武器改良,现在是青年们要求发动的政治改革。
经过皇家教师副宰相兼财政部长(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和的推荐(在康有为失败后。翁同和又誓言他没有推荐过),年轻的皇帝载湉,发现了这个救亡运动。他在读到康有为稍后所著的《波兰亡国记》、《突厥亡国记》,不禁痛哭流涕,这位头脑清晰的君主对他的王朝和中国的前途,怀着极大的忧虑。本世纪(十九)最后第二年(一八九八),古历的戊戌年,二十九岁的载湉,接见地位卑微的康有为。接着从四月二十三日起到八月五日,一百零三天中,载湉颁发了下列一连串严厉的诏令,实行公孙鞅式的变法:
三请载湉率先剪去辫子,改穿西服(断发易服)。
四请迁都上海,摆脱旧势力,在新环境中改革。
五借巨款六亿元,改良军队,广筑铁路。
一科学考试仍保留,但废除八股文,改用议论体裁。
二设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各省原有的旧式书院(专门研究儒家的四书五经,造就科举考试人才),一律改为现代化的中学小学。并创办茶丝专科职业学校。
三命满洲兵团,全部改用现代化武器,用新式训练。并将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团,改为警察。
四撤销叠床架屋的若干中央机构,如詹事府(皇太子宫事务部),通政司(皇宫文件奏章收受处),光禄寺(皇宫供应部),鸿胪寺(属国或外国使节招待部,职权跟理藩院——藩属事条部重复),太常寺(祭祀部),太仆寺(畜牧部),大理寺(最高法院,职权跟刑部——司法部重复)。
五选派满洲贵族出国游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