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姜姬 > 姜姬 第394节

姜姬 第394节(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要是在魏国,简直值得谱写一曲诗歌传唱了,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这不就是书中所描绘的天堂之景吗?

人人都识文懂字,连街上衣衫最不堪的老人都是饱学之士,小儿游街穿巷,口中不是童言稚语,而是文章道理。

但这是鲁国。

曹非既羡又妒,深想之后,更添一份难以言表的恐慌。

所以,哪怕侍童手脚慢,写的都是儿童字什么的,也没人抱怨。

轮到曹非了,他上前客客气气的报上名字和籍贯:曹非,小名阿陀,商城人。

然后很是受不了的看侍童写的字缺胳膊少腿。

这就是公主造出来的儿童字,专为了给儿童开蒙用的,简单易学。

但他总觉得,公主此意不在儿意,不过是借着儿意的名义来做事。

等天渐渐发亮,曹非看到身边的人无不是把纸牍收藏在怀中,不叫它被雾气浸湿,而他们的肩上已经湿透了,头发上也挂满了细小的雾珠。

在很短的时间里,纸牍已经流行起来了。比起木牍,它的好处显而易见:便宜。而且对于某些腕力不足的人来说,他们拙劣的字迹换在纸牍上会不那么显眼,用墨写字也远比刻字轻松。

坏处也很明显,纸牍没有木牍结实。好的木牍好好存放的话,百年不朽,纸牍被水一浸就完蛋了。

所以现在很多世家人都称纸牍为“贫家之宝”,不无调侃鄙视之意。

曹非看了一圈,发现用木牍的十之一二,纸牍者却近九成。

他这一个月逛了两回市场,都发现市场里有街道的标牌,每一户商家店铺还都起了名字,全是很伤眼的儿童字。

但更叫他吃惊的是,街上的行人近半数都能认得出儿童字写的商铺叫什么名,店主怕新客人不知道,都会特意带到门前指着招牌说:“这就是我家,下回您直接来,我给您算个好价钱!”客人买的高兴,都连声答应:“好好好!”

他买粮的那一家门前招牌就是个斗大的“谷”字,这个字是上面四个点,下面一个象征嘴的口,意思是把粮食吃进肚子里。

这都是去学字的小童们背出来的,他们常常一窝蜂的冲到一家店门口,指着招牌齐声“上面四点是米粒,下面是嘴巴!把米吃下去!”然后轰堂大笑,再一窝蜂的跑掉。

店主人通常都很高兴他们在门前大声念招牌,他们这么一念,街上的人不是都看过来了嘛。

贫家之宝,名不虚传。

公主做出了纸,真称得上是造福百姓了。

投书者都被好好的登记了姓名与住址,据说这样做是因为曾经有人投书,却没有留下姓名,等大王看到他的文章想与他深谈的时候发现找不到人!成了乐城的大笑话。

现在应该不会有人忘记在投书中写下姓名了。

但大王命侍童替投书的士子登记的“美德”依然被人所传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