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唐朝当王爷 > 第九章 陈华锦绣文章三篇

第九章 陈华锦绣文章三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陈华念完《师说》之后,李世民心里还想着,等会儿让人把虞世南请来,将这两篇文章从新抄录一遍,然后定制成册,发往天下所有学堂以供学子学习。

单单凭陈华这两篇文章,绝对可以入驻弘文馆,他正准备宣布让陈华去弘文馆当学士。那料到陈华却再度开口:“小高公公,还请再为代笔。”

“什么?你还要写?”这次说话的是李世民, 他认为陈华连续写了两篇锦绣文章已经足够了,没想到陈华居然收不住手,还要继续往下写?

寻常人有一篇传世文章已经足够,陈华已连续写了两篇,仍旧还要往下写?他还要写什么?还有什么能够让人震撼的文章没有拿出来?

李世民暗暗期待,因为老李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有写的如此之好的文章了,自从大唐朝的文学巨擎李纲逝世之后,普天之下,没有谁再成为第二个李纲,眼前陈华的眼神中,颇有李纲执拗的样子,说不定假以时日就能成为继李纲之后第二个文学巨擎,他想看看这年轻人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连续写一篇文章出来,还是接二连三的写,老李不再出声,而是挥了挥手,让小太监取出纸继续代笔。

见太监小高写的吃力,陈华将速度减慢了下来,在念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陈华的声音戛然而止。太监小高刚好将整篇全部写完,他没有忙着甩了甩自己酸痛的膀子,而是带着崇拜的眼神盯着自己写下的诗,全诗三十六句,句句成景将春江花月夜的美色娓娓道出,这绝对是一首绝句,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

“陈公子高才!”这是太监小高给予陈华的评价,他甚至觉得当自己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就该扇自己两耳光,太不会拍马屁了,单单这一首诗,明日传遍长安,陈华就成了诗圣,那不是高才,而是天才!

“看来自明日起,大唐朝又将出现一个大文豪。圣上万福,天佑大唐!”抄录完陈华所念的诗后,太监小高拍着马屁向李世民进献道。李世民虽然没有拍手叫好,但长年侍奉君王自然察言观色就能看出圣上欣赏这首诗。

陈华谦虚一笑,因为他看见了李世民眼中稍纵即逝的欣赏:“还请小高公公再代笔片刻。”

“陈公子还要写?”太监小高不敢相信地看着陈华,这一首诗已经够了,难道他还要再写一首?

陈华也不藏拙,自然而然念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怀,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陈华点了点头,意思是他还没写够,将小太监的惊讶抛却脑后,转而念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陈华在念出他第二篇文章时,小太监已经忘记了快速记下,反而是李世民提醒说了句“记下”,小太监才慌忙换了一张纸认真执行命令。

陈华把韩愈的《师说》完完整整背诵一遍,改动了几个地方,就成了一篇陈华所写,劝人学习的文章。

武能立国,文能安邦,这个道理李世民懂,自从他登基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为突出的就是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垄断让寒门学子有一跃龙门的机会,但改革的成效并不突出,除哪些门阀士族外,普天之下,读书人太少,有得甚至以为读书无用,还不如学的一身本事建功立业,而陈华的这篇文章,无疑在理论上支持李世民加大科举改革的决心。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读书有用,要让他们知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陈华这篇文章足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