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天下第六卷 第八章 长安(第1 / 3页)
这是王允抬起头来,看想这屋中的众人呃,沉声道:“徐州刺史陶谦不久前已经撒手人寰,徐州刺史出缺,陶谦留下遗言,说:吾二子资质平庸,不足以委任以州事,如青州刺史太史慈在,则可托付于太史慈,如太史慈未在,则由朝堂任命。这件事情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众人点头。心中纷纷道:果然!
侍郎王子服出声道:“这事情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插手,毕竟青州刺史太史慈现在是生死未卜,徐州的归属问题现在说起来还太早。(.la好看的)”
太仆鲁馗叹了口气道:“我和太史慈没有什么仇怨,但是却不希望徐州归太史慈管理,毕竟太史慈现在实在是权势太盛,找回皇上后,这个太史慈绝对是难以控制。若是可以的话,我们还是先下手为强的好。而且若是由朝廷方面任命徐州刺史的话,对太史慈绝对是牵制。这个说法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大汉实行的举荐制,徐州刺史陶谦在临死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合理的,至少朝廷方面没有办法拒绝,不过若是让太史慈得到徐州,也正如太仆鲁馗所言,太史慈的实力立时得到一个质的提升。更向北方名副其实的霸主迈进了一步。
这一层,别的大臣大概也都能猜出来,不过却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蓦地,脚步声响起。一轻一重,来了两人。众人收声,停止议论,抬头望去,只见神采飞扬的王允和冷酷无比的吕布走了出来。
众人向王允见过礼后,按照官职大小坐好,自然有美婢奉上香茶。
王允看了看众人,问道:“杨彪大人呢?”
太常卿种拂和王允关系最好,出声道:“司徒大人,杨彪大人抱恙在身。出不得府来。”
长安,王允府。
贾诩和张绣站在众多的文武大臣之中,话并不多,更是自成一个***,毕竟现在他们正在准备讨伐汉中和益州,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淡出了长安这个政治***。
和王允关系紧密的太尉杨彪并没有来,这几天一直是称病在床。
参加这次会议的当然都是王允一党的人,那其中有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赵彦、议郎吴硕等等。
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今天王允突然把这些人叫来有什么事情。
王允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贾诩那还不明白王允的意思,微笑道:“司徒大人不必担心,我看杨彪大人只是有一些上火而已,不管什么说反贼袁术乃是杨彪大人的联姻之好。前些时候,杨彪大人还是为国为民的大功臣,现在却变成了反贼的家属,也难怪杨彪大人上火。”
王允闻声后,脸上掠过不悦,但却没有说什么。
贾诩和张绣对望一眼,看出对方眼中的笑意。
贾诩当然知道王允的不高兴并非是针对自己,而是因为不在这里的杨彪。贾诩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劝慰,还不如说是在火上浇油。
坦白说来,最近虽然长安的事情颇多,但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大员们倒是渐渐安之若素,其实想想也是,在经过了皇帝消失和西凉军攻打长安这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承受不了得了。
既然连这两件对朝廷极为不利的大事都可以化险为夷,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呢?
所以王允今天这么急叫众人来,大家倒也毫不吃惊,反倒在一起谈笑风生。
只有张绣和贾诩两人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情,因为他们两人早就接到了太史慈的书信。贾诩更是准备好了满腹的说词,以便实现太史慈的图谋。
今天王允这么着急把文武大臣齐齐叫来,为的就是徐州刺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