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多少事 > 第9章

第9章(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个时候,咨议局议员刘赓藻提出了一个人,认为他十分合适当这个都督。

这个人就是黎元洪。

黎元洪是清朝驻武汉四大军事单位之一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协统(旅长),在全国只算中级军官,在武汉却就是巨头。他有长厚的口碑,不爱说话,也不多事,对士兵知道爱护,在武汉军界素有威望;另外,他还有两大优势:一是他是湖北黄陂人,当湖北军政府级蕉院比擞星缀土Γ欢撬绞倍跃懈锩橙说幕疃鲆谎郾找谎郏锩啥运膊坏执ァ?br>几番“考察”,处处合适,这个黎元洪简直就是为给大家当头领而存在武昌的!

武昌起义虽然胜利,但清廷立即会调集重兵围剿,武汉社会上一片混乱,起义军还要跟海内外各方力量打交道,亟需成立一个统筹、指挥、管理的领导机构,也就是起义前计划中的湖北军政府。吴兆麟、熊秉坤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个军政府的都督由谁来当合适呢?

起义筹备时商定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的蒋翊武,在10月9日指挥部被端之时爬上屋顶,从邻屋屋顶跳下后被捕,后来居然让他在押送途中借机翻出巡警署花园围墙逃走,现在谁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参谋长孙武,制炸弹时被刘同抽烟引起大火,孙武烧伤,现在正在汉口,脸上包着一脸的纱布;

起义前已定为都督人选的刘公,现在他也在汉口,和武昌大江相隔;

深孚众望的领袖黄兴、居正、谭人凤、宋教仁等人也都不在武昌。

对待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他倒想以怀柔手段化之,但清廷严催镇压,赵尔丰就于9月7日向蒲殿俊、罗纶等九位保路同志会领袖下请帖,予以诱捕。

罢课罢市的市民一直按同志会领导人要求,在抗争中不群聚,不暴动,不打教堂,不侮辱官府,不关日用品店。看到领袖被捕,数千人手捧光绪牌位,到总督衙门一排排跪下,为九位领袖求情,要求放人。

数千人围跪在衙门前,赵尔丰惊慌失措,指使人在衙门边街道放火,以便事后诬陷请愿者;同时,命人向跪在地上的民众丧心病狂地开枪射击,当场打死三十二人!

保路运动,从“文明争路”走向了武装反抗。

成都血案后,有人裁取木板,大书“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自保!”然后一块块投入锦江中。一天工夫,这份“水电报”立即传遍川西南。

那么,熊秉坤、吴兆麟自己呢?他们是带头发动起义的,又奋战一夜,劳苦功高,可不可以当都督?

带头发难的这几位基层军官认为:他们里职衔最高的是连长吴兆麟,熊秉坤只是个班长,都人微言轻,分量不够,压不住阵脚,号召不了群众。如果大家都知道搞造反的是几个小兵蛋子,都不会景仰和跟从,别说扩大战果,连起义军都有散伙、内斗的危险;而如果知道这场起义是个大人物带头,立即就能凝聚人心。

应该说他们的考虑是入情入理、非常切实的。一个风险这么大的行动,没有一个分量重的主持人,很难把人聚拢、调度指挥。当初孙武筹备起义之时,因为他的名字跟“孙文”正好相对,人们传说他是孙文的弟弟。孙武将错就错,默认下来,一时“孙文派他弟弟孙武来领导我们起义啦”的说法流传军中,革命士兵们都很兴奋,军心大振。

那现在推谁出来当头领合适呢?起义士兵想到了湖北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要求他出来做一把手。

汤化龙心中盘算,这场起义暂时胜利,清兵随后就会扑来。如果最终成功那就是开国元勋,但如果失败那可就是必死无疑、牵连九族的头号反贼;开国元勋固然吸引人,但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

烈焰喷发了!

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在同盟会员和哥老会首领率领下,四面围攻省城,在城郊红牌楼﹑犀浦等地与清军激战。周鸿勋率所部巡防军在邛州反正,与南路同志军占据新津。罗子舟率雅州﹑荥泾同志军扼守大相岭,阻击清军。各州县同志军一呼百应,把守关隘,截阻文报,攻占县城。大竹李绍伊﹑犍为胡潭等会党首领揭竿而起,西昌地区彝藏同胞攻城逐官,川西北藏羌土司聚众举义。全川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反清斗争势如燎原。

9月25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领导荣县独立,在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前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先声,因为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调入四川,致使武昌首义一举成功;而武昌起义的胜利,有力支援了四川的斗争,到11月27日,辛亥革命的大潮中,成都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彻底覆灭。

再回头继续说武昌起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