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1 / 3页)
第二,有才华且能干的下属更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松松散散
一、敬业精神
精业精神是个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从与领导关系的角度讲,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就严重缺乏敬业精神,而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善于表现敬业精神。
我们提倡敬业,但也提倡会敬业,这里有三方面的技巧需要注意。
第一,对工作要有耐心、恒心和毅力。
第二,苦干要加巧干。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值得提倡,但必须注意效率,注意工作方法。
因此,对待老板因工作问题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忍耐、自我反省、总结教训。
假如在老板发脾气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应该当场顶撞和对抗,同样应该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老板冷静之后再向其做解释。当然,这是指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个人尊严的小事情,你则大可不必与老板斤斤计较。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老板对其发脾气之后,特别是受到委屈对待时,能主动向老板表示亲近的员工,将会被视为聪明、有理智的人。这不是委屈求全、而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此时,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当场与老板对抗、顶撞。
当然,地于那些品质恶劣、视员工为奴隶,动辄以发脾气来压服下属、员工的老板,笔者并不提倡逆来顺受。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三:一是"绵里藏针"。即你可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强硬的措辞,向老板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蔼的语气,向老板说出一些有份量的话;二是"旁敲侧击"。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喑喻"的手法,向老板表示反抗。三是"针锋相对"。对于低素质的老板,你不必过于忍让。"针锋相对"往往能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必须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随意扩大矛盾。
关系好也成升职障碍?
第三,敬业也要能干回“道”。“道”就是让领导知道或感受到你付出的努力。
二、服从第一
古往今来,下级服从上级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当你将目光的聚焦于现实时,桀骜不驯的“刺头”却不乏其人,甚至每个人都有过刁难、冲撞领导的“惊险一刻”;同样是服从,领导的感受却大相径庭……世事纷芸迷人眼,唯有服从是灵丹!
服从第一应该大力提倡,善于服从,巧于服从更不应忽视。那就请掌握服从的技巧和艺术:
第一,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其工作是上策。
几乎没有人不为处理人际关系而头痛,中国人擅长“窝里斗”的“劣根性”是无庸讳言的。人际关系成了现实的生产力,成了一些人升官发财的捷径。但是,最近听到我的几位同学的升职喜讯时,我却有点糊涂了:因为这几位同学并不是那种长袖善舞的交际家,除了任劳任怨地工作外,可以说并无过人之处,与那些把领导“哄”得眉开眼笑的同学们相比,他们并不被自己的同学或同事看成是“当官”的料,其人际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其中还有一位是在再三拒绝领导的越级提拔后才担当校长职务的,谁知一上任就大放异彩。
关系不好也能得到提拔吗?一位姓任的经理在他的经验著述中作了这样一个解释:当他舍弃威信较高的苟某而提拔了威信不高的李某时,不少职员认为他不顺应民情,而他则笑着说:“这个问题你们提得好,苟某有时确比李某做得好,比李某的人际关系也好多了,但不如李某的办事能力强和原则性强。如李某的女朋友想让他作证多报销100元的出差费,他不仅不作证,而且还不准女朋友找别人作证,宁愿得罪女朋友也不说假话。有一次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如期收回款项,他便背着领导和同事,几百里乘车回到家中,凑齐款项如期交了上来。而苟某热衷于交情,完不成任务总有一些看似圆满的借口,找客观理由,往别人身上推。这说明李某就像一只烂沿桶,表面难看,其它部分则完好无缺,能盛将近一桶水,而苟某则如一只烂底桶,表面好看,实际上无法盛水。”员工们心悦诚服地说:“你重视的是桶底,这是关键部分,是问题的实质,而我们只看到了非关键性的桶沿。”
最近播出的《雍正皇朝》也颇发人深省,康熙为什么传位于四阿哥而不是八阿哥呢?按理说八阿哥八面玲珑,精明干练,在朝野上下深得众望,皇子中附从者也甚众,而康熙大帝却认为善长拉关系者必不能根除其晚年因精力不济而留下的种种积弊,故出人意料地提拔了一向敢作敢当,不怕得罪人的四皇子。雍正担负着种种恶名,励精图治,痛下杀手涮新吏治,出色地完成了康熙的遗愿。
搞好关系是重要的,但为了工作也不能怕得罪人,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即使在群众中有个好印象,也不能得到领导的真正重用。除了少数私心很重的领导外,绝大多数领导在用人时是一切从工作出发的,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交友俱乐部。
与领导相处的六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