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根家事 > 第78章

第78章(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父字

1998。1。19

一年以后,我在北京看到了这封给儿子的信,他一直珍藏着,我好欣慰。

2我的先祖(始祖家乡)(2)

2我的先祖(始祖家乡)(2)

你爷爷就很聪明,但胆小怕事。这也许是他小时候没有得到父爱和母爱的呵护有关系吧,有时候会显现出一种自卑和郁闷的神态情绪。他的身体一直不算好,大概和他小时候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我和他的性格恰恰相反,生来就很倔强,对任何事都有信心,甚至是我行我素。但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有些“先天不足”,即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有些缺欠。年幼年少时,你爷爷在外教书很少回家,家中一切都有你太奶奶和奶奶操持。这两个人更是胆小怕事,在我看来处处都是唯唯诺诺,不敢得罪任何人,事事容让他人。对于我,觉得没有一点依靠,没有爷爷、没有哥哥姐姐,好像不是一个完整的家,特别艳羡别人家的孩子。即使是逢年过节,只能看人家老老少少热热闹闹的,我们家从来都是冷冷清清的,太没意思了。

那时我受奶奶的影响很大,几乎每个晚上她都给我讲一些故事,反复地讲。这些故事的主题就是一个“善”字,“忍”字等等,但我“从善不从忍”,对社会上那些不合理的事不能忍,难以忍让,从年轻到现在大体如此,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所以我尽管有“才”,也终不得志,也是我怀才不遇的悲哀吧。但现在想通了,“人不和命争”。然而,教训是要吸取的,以昭后人。

到了你们这一代,一切都变的完善了,环境大为改观,我真羡慕你们。我相信,你们的下一代会更好,所以要珍视其来之不易。为什么让临川回到你们的身边?其原因也就在此吧,孩子要有自己的父母,更要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

就写到这里吧,关于家谱中的事再补充两点。

1998年9月23日我去北京了,是乘坐很舒适的12次特快列车去的,结果还是觉得很累。于是间,我想象不出始祖李岳和宋氏携家带眷,徒步闯关东安家创业是何等的艰难。更不知道他们一路艰辛跋涉,风餐露宿又是何等的辛酸与困苦。听老人讲,始祖是用一根扁担挑着儿子一步一步从山东开到关外的。也仅仅知道他们是从山东蓬莱李家庄过来的,我翻过好多版式的地图,始终没有找到祖籍李家庄,很是遗憾。但我很清楚那里一定有我们的同宗同族,有我们李氏家人的根。

1984年8月间,向政府组织各村的书记主任去外地“学习”,我们几个乡里的同志也跟随前往。原计划的出行路线是鞍山一站,终点是大连,这是经过党委讨论决定的。想不到的是,各位游兴正酣,就“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一行50多人非要漂洋过海,取道烟台逛北京!众愿难违,领队的党委副书记冯绍华只好半推半就听之任之了。这正中了我的下怀,虽说很难寻觅到正根,却也难踏上先祖的家乡,闻一闻那里泥土的气息,感悟那里的风俗人情,也是难得的机会啊。

大连离烟台并不算遥远,330华里的路程,客船走了8个多小时,相当于拖拉机的时速。晚上9点多出发,早上日出才到达,整整做了一夜的船,想了很多,也很烂漫。

烟台是个滨海的山城,港区周围的街道很狭窄,房屋等建筑大都很古朴。也许是小街小巷都是这样的吧,倒也是我饮水思源的好环境。来到市区,我们走得都很慢,生怕失去刹那间的灵感而空游一回。我也是极力地寻找触点,以此来满足我对先祖的崇敬,而早已掀开封闭已久的心扉。可是,一切终归是烟台的一切,除了乡音,没有丝毫的收获。所以,先祖的故乡在我迷惘的心境中,更是平添了一层神秘,还有挥之不去的猜想。

1。“弘基”、“拓业”等为谥号,是我为怀念先祖创业的艰难而铭的。关于“桑树子”到“辽河北”这四个地名是按照其娘家地址续上的。宋氏到曲氏这些女性先祖没有名字,宋氏就是李宋氏,等等。

2。始祖、太祖生地山东蓬莱,高祖以后均生在新民。李氏其他四个支脉有的清楚,有的不清,待时日完善。到你儿子临川这代,李家已经是第九代人了。

本来春节前我们单位要配备行业执法服装的,是有机会去北京看看你们的。但考虑天冷人多车挤,就改到沈阳买了。以后有机会再去看你们(附家谱一份)。

此致

祝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