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 / 4页)
人人避闪间,只见他们已走到距东市贺昆仑那木楼百余步处。
他们忽停下身,顶着橦的额头用力一抖,十几根粗壮的脖子青筋一暴,汗水甩下,那些橦柱就稳稳地落在了他们的肩头。
——这一声滴在了贺昆仑那繁音骤响的琵琶声上,仿佛从遥远的世界里传来,在遥远的山洞里,那儿有石钟乳滴下,石笋在时间里静静地长,可这一声突然“滴”过,像这繁华世界里划过了一声与之全不相容的……
——万载空青。
木楼底下忽然一阵骚动。
却奴位置高,原较众人看得清。
只见天门街的人群忽然乱了,十几个健汉正从街西涌出,他们人人肩上都顶了个高数丈寻的巨橦。
这时那人忽抬了下眼,却奴就见他似有意似无意地瞟了师傅一眼。
相离这么远,他不可能看清那人的眼神。可这一眼还是让他觉得,那一瞟、让那人的身姿泄出了一种不同于俗的寂寞和一点苍凉已极的讥诮来。
就是这一眼,跟一把细火似的把却奴的整个心都点燃了。
他曾努力幻想过真的见到那个人时会是什么样子,可无论怎样的设想在此时看来都已荒唐,反而他这时的姿态让却奴觉得无比的真实。
头顶上贺昆仑的琵琶已弹入佳处,那流宕的快乐似一根无形的线把街上所有的人都串在了一起。
所谓巨橦,也就是杂耍人专用的木杆,其粗细轻重视杂耍人的功夫而定。
那十几人顶着的巨橦上还缠丝绘彩,如同十几根炫目的彩柱。露出木头的地方就露出雕刻,没有雕刻的地方都用彩绸缠住。他们一路走来,却全不消停,只见那十几个人个个全不靠手,那粗达碗许、重逾百斤的橦柱就被他们不停地由肩传到头顶,再由头顶传到背上,甚或额上、下巴上都可做为那巨橦的生根之地,再左右肩交换着……岌岌可危,却又稳如磐石。
每当他们一动,旁边人就会爆出一片惊吓,那是怕被砸着、不由发出的一片惊呼。
那声音即害怕又饱含着一种刺激的快乐。乱叫声中,人群已被这十几个健汉劈得分开。旁观者脚步个个步履趑趄,慌不迭地避让。可那十数根橦杆、却只是笔直朝上地竖立着,纹风不动。
长安人本已见多杂耍,却少见过如此多的好手聚在一起,而且动作还如此整齐划一着。
——可他、不在其中。
——仿佛一只鸟……早已钻出了自己羽翅的牢笼。
街上人影幢幢的,琵琶在响,阳光在人脸上噼叭地打着,到处扬溢着尘土的腥味。
可这一切,似乎都从那个人身上透体而过。
却奴在心底忽像听到了“滴”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