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古龙传奇 > 第9章

第9章(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古龙曾说,武功是用来杀人的,而不是用来给人看的。

所以,他的人物杀人就杀人,而不玩什么花招。他又说,真正的高手杀人取决于一招之间,一招不中即全身而退,绝无决斗千招仍不分胜败这一类的事。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在金庸的笔下,还是梁羽生的笔下,武功招数的描写往往表现出他们自己内心的一种美学境界或人生境界。尤其是金庸的小说,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几乎登峰造极。他将中国的艺术精神。中国的棋琴书画以及蕴藏着的哲理和风韵,全都渗透进他的武功招数之中,从容演绎,令人神往,诗剑合一,文武合一,自我与自然的合一,在金庸武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古龙的武功又显现了怎样的美学或人生境界呢?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最美丽的,一刹那的辉煌凝聚成永恒,仿佛日常的忍耐、持久,无尽的磨炼、跋涉,都是为了这一刻。在这饱和着生命全部追求的一刻,所有的界线消混,正与邪,美与丑等等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股“气”,一股人之所以为人的“英气”。有了这样的一股“气”,无论怎样的困难,乃至面对死亡,都毫无畏惧。也因为有了这样一股气,无论面对怎样的仇敌,心中仍洋溢着仁慈与关爱,洋溢着宽容与同情。所以,古龙的“无招之招”其实很少杀人,尤其是两位高手相争,最终往往谁都没有下手。

他一刀断了这一剑的命脉。

满天闪动的剑光骤然消失,卓东来的刀锋已经在司马左颈后。

他已经完全没有闪避招架还击的余力,削铁如泥的刀锋在一瞬间就可以割下他的头颅。

只有刀光一闪,没有鲜血溅出。

这一刀是用刀背下去的。

当然,还可以用老子《道德经》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注解,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

佛教的经典里也有所谓“不说之说”的说法。说的是须菩提尊者有一天在山洞中冥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答:

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在这里,一字未说,何有说法?梵天回答:尊者以不说而说,晚辈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

古龙的“无招之招”自然有这种东方哲学的底蕴。同时,又沾染了英雄传奇的浪漫的、童话般的色彩,反映出对于人类局限性及规范性的突围冲动,从而渴望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发挥,或者说,渴望着生命在刹那间显现它所有的绚丽与美好。

●男角

然后他就走;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司马超群一眼。

司马忍不住嘶声问,“你为什么不杀我?”

卓东来还是没有回头,只淡淡的说:“因为现在你已经是个死人。”

《英雄无泪》

上述两段,颇能代表古龙武功的风格。与金庸,梁羽生相比,确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在这里,繁杂的、优美的武术招数全然不见,只有对峙着的两位高手,,那凝止中的紧张,以及微妙的心理搏动,尤其是那种审视对方,企图看穿对方弱点的冲动,至于武功,完全是一招间的事,因为他们在一招击出时,就已将每种情况都算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