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回礼(第2 / 3页)
遍布各地,各行各业。或许就是哪个同乡回来透露的。
“你们要是不想回来,回去就要早做准备,要是想回来也没问题,咱们一家子骨肉至亲,有我们的就有你们的。”何小西说。
她并不是说的虚言,只为好听。这辈子,肯定不会让二叔他们再去投奔大姑家,麻烦亲戚不说,还要寄人篱下。
也就是何大姑家的表嫂是大度的人,对二叔这个舅爷不错。就算那样,也没有总靠着亲戚接济的道理。前世何二叔家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没有人接收的人,自己有固定工作和住所的,应该都不会被遣返。”何小西提供着前世她听来的消息。
前世她听说过一例。那人是孤儿,只有一个姑姑。但是姑姑家生活贫困,拒绝接收他。他反而因祸得福。
也就是说,如果前世何大姑不是出于疼爱弟弟,接收何二叔的话,他也属于无人接收的范畴。
两人听了何小西的话,都看向她。“你的意思是……”
何小西点点头,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咱们的联系,包括你们跟大姑家的联系,都要转入隐蔽状态了。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等到了跟前,精简人员的工作跟挤牙膏一样,只能一点点往外挤。
走谁留谁也是有条条杠杠的。只不过,条条杠杠里的也是谁先扛不住谁走。最后扛住的就留下来。”
何二叔和表哥哪里听过这样的话。两个人:?(???)??????
不过,他们也必须承认何小西说的有道理。
这话也不是何小西的原创。也是一个老漏网之鱼说的话。
那时候何小西已经出于半退休状态,天天在公园里跟一帮子老头老太太一起听戏。
一个老头吹嘘他年轻时候的“英雄事迹”说起的。
那老头姓董,是解放前从豫省去的海城谋生。就是属于要被精简的那一拨。
董老头带着老婆和三个孩子,被街道的人天天撵得到处躲藏。他人精明又有人脉,四处跟街道的人躲猫猫。
期间借了朋友家的一间小破屋住。五口人住到半夜,一声巨响,原来是朽掉的房梁掉下来了。
“哎呦,多亏着床前放着一辆自行车啊,不然一家子就交代了。”董老头不止一次说起这件事。
即是心有余悸,又有些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