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 / 2页)
第三军的先遣装甲团与第二军支援的一个主力团的先锋连,两支精干的精锐会师埃勒哈穆雷镇,他们如同钢铁的夹钳,狠狠的左右夹击。一路迅猛的炮火开路,利用传统的步炮协同、步坦协同,迅速的肃清了镇中的少量顽固守敌。
稍作休息,等到后续的第一批补给和弹药一到,补充了百分之七、八十后,便不顾疲劳的迅速出发,挥师攻占“北方联合兵团指挥部”所在地,中部重镇加勒哈加尔。
此时,第二军的先遣装甲团,利用装甲突进的速度和火力,赶在败军之前快速进击,很快就攻下了防守薄弱的巴阿德文镇,推进到了萨纳格镇,此地离加罗韦已经不远。当然代价是燃油已经不足,难以在进行大范围机动。
战争在精锐的克隆军官团的呕心沥血谋划、指挥下,“邦特新军”在围歼敌人的战略优势中,依靠不断的小胜利给予新军官兵必胜的信心。让这些菜鸟在胜利的前景下,发挥出超出寻常的水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必要的,但又最小的代价,终于在战火中初步具有了现代化机械兵团的进攻火力与推进速度。
根据最新情报显示,前线指挥部得知,敌军原来在以大城加罗韦为核心的内陆防线有约2万大军。其中离加勒卡约城只有十多公里的贝拉镇,这个最前线的小镇,原来有先期赶到进行防御的正规军一个团,民军溃兵2千多人。现在其大部已经被歼,原来总共3千多人就被俘虏了1千5百多人。而后面的巴阿德文镇原有正规军500,民军2千,现在大部也被俘。
眼前邦特新军推进到的萨纳格镇现有正规军500人,民军4千,加上前面的部分溃军,可能有5千多人。最后加罗韦有正规军2千多人,民军6千多人,其身后的小镇瓦博还有民军1千多人。前后加起来也就最多1万5千人,但前后分守三处,兵力相对强大的新军依然显得单薄。
第二军那些多花了一些时间经过细心整编的各个团,此刻终于发挥出了他的威力。在军官带头不怕流血、不怕伤亡的行动和精神带领下,大胆动作,大胆实验,凶悍的亡命突击。各团之间,各个连队之间,配合越来越默契,仗越打越油。眼前这些顽固据守在一个个孤立城镇的敌人,就是他们最好的磨砺之石。
与此同时,全身黑甲重装的崇浩率领克隆机降兵团已经赶到了兵家必争之地比亚阿多,沿途只有两个离主要公路较远的小镇阿雷梅多和哈雷里驻有前政府的民军,也分别被两支50人的特别小分队,利用强大的火力、准确的射击,快速的瓦解。
他们只是干净利落的打死了十几个北方部族顽抗不降的家伙,其他人就被缴械俘虏。这些民军将一起被押解到比亚阿多,在那里去干苦力,修建临时战俘营。
而轻松攻占比亚阿多镇的崇浩,不愿在那里苦苦挖沟,坐等敌人到来。在侦察兵迅速探得敌人主力还躲在加勒哈加尔后,干脆一鼓作气,继续挥师南下,用同样猛烈快速的打击,拿下了加勒哈加尔最后的北方屏障拉斯阿诺镇,为自己长长的战俘队伍又增加了大批俘虏。
快速突进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大批北逃的难民,这些被前政府军妖魔化新军所恐吓的可怜人,害怕部族清洗和仇杀,不得不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背着各种让人好笑而又心酸的微薄财产,在风尘仆仆中,面无表情的麻木前行。
长期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崇浩,心酸之下,看后也只有无奈忍心不管。现在只有希望早点结束战斗,及时救济、好言安抚,让这些可怜人早点回到家园。
而这个时候才想到要全军撤退的联合指挥部司令德内迪少将,才从败退回来的几个漏网之鱼那里,得到了北逃之路已经完全堵死的消息,心中不由后悔不已。
战场上的时机梢纵即逝,犹豫不决和错误判断的结果都一样。更何况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一场早已被“邦特军”谋划好的围歼大战局之中,错误只会让他们死得更快!
现在被围在加勒哈加尔的军队,还有“非洲之角”第三师的残部近2千人,被匆忙派来支援的特别卫队1千人,第四师的残部500人,各部民军9千多人,总共1万2千多人,其中“精锐”不少,似乎还有一战之力。
但是孤城困守乃兵家大忌,城内的物资并不足以支持他们长久作战。由于大军云集,小城内老百姓早已经被赶出家门,把地方留给驻军。他们绝大部分都卷了可怜的一点家产逃到城外,向北而去。残军压榨半天,这些穷人也没有能留下多少东西,他们本来就一穷二白。
由于到达时间还短,同时也没有想到新军来得如此之快,这里根本没有构筑什么象样的工事。所以这样一个没有永久工事的小城,肯定是会让敌军的装甲化部队长驱直入。同时又因为以前内战大部分是在南方,所以这里连地雷都没有埋设,新运来的地雷,在仓促之下,还在库房里整齐的码放着!
“嗡嗡嗡!”低沉的引擎轰鸣。崇浩的直升飞机小队在敌军内外交困下,首先飞到了加勒哈加尔上空,当起了心理战的先头兵。
越空呼啸不断投下他们在路上根据战况临时印刷的劝降传单,上面用了索马里流行的多种语言,内容都是在貌似公允的叙述中,夸大敌人的严峻处境,不断强化和暗示他们的担心,诱惑性的描绘投降后的优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