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比武招师(4)(第1 / 2页)
答题的时间是一炷香,当所焚的香燃到一半的时候,周抚第一个便交了答卷,紧接着是邓岳、甘卓,只有毛宝在一炷香快烧完的时候才勉强交卷。
于是,作为主考官的王导,先逐一过目甘卓、邓岳、周抚、毛宝四人所书写的答案,然后看过之后,便转交给了两个陪考官郭璞和干宝。
郭璞和干宝二人在文学上才华横溢,可在这用兵之道上,却并不怎么样,他们也只是充当一下角色而已,真正拿捏主意的人,还是丞相王导。
兵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兵作战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爆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深的一部巨著,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的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此次兵法的比试,其实很简单,就是由王导来出一个战争难题,然后由甘卓、邓岳、周抚、毛宝四个人一起写下解决难题的答案,然后再有王导、郭璞、干宝等人过目,从中选出最佳的答案,而那个答案是谁写的,就算谁获胜了。
王导清了清嗓子,当即说道:“如今北方尽为胡人占据,而目前以羯赵最为凶狂,若有一天,羯赵纠集数十万大军来犯,陛下将调兵遣将抵御胡人的重任全权委托给你,你当如何应对?”
甘卓、邓岳、周抚、毛宝四人听完王导的问题后,都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甘卓率先动笔书写答案,邓岳其次,周抚紧随其后,但毛宝却仍旧在托腮冥思苦想。
王导的目光注意到了毛宝的模样,心中暗想道:“羽儿一直推崇的毛宝,一番比试下来,也并不怎么样嘛!”
良久之后,毛宝才缓缓动笔,不急不慢的书写下来了他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