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巨浪 > 第0021章 海军结症

第0021章 海军结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速度达到二十七节以上的战列舰!

在此之前,海军情报局成了海军情报的主要来源。

经过数年的发展,到此时,海军情报局已经成了帝国三大情报局之一,所发挥的作用丝毫不在帝国情报局与陆军情报局之下。

对帝国海军产生重大影响的情报中,海军情报局提供的占了三分之二。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与日本,美国海军有关的几份情报。

早在六十三年(公元1931年)的时候,海军情报局就获悉,日本准备在“长门”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排水量接近五万吨,装备三座九门十六英寸巨炮,装甲防护远远超过了“条约性战列舰”的新式战列舰。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实际上是各强国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为下次大战做好准备而签署的,具有浓烈妥协味道的限制军备条约。

在此情况下,条约对各列强的约束力自然非常有限。

在条约到期前两年,包括大明帝国在内,除了法国与西班牙之外,其他七个签约国都展开了新式战舰的基础设计工作,并且集中力量攻克重要技术难题。比如,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研制威力更大的火炮,改进鱼雷的性能,开发新式探测技术(雷达),改进装甲钢的生产工艺等等。

随着日本明确表示无意续签,基础研究立即进入到了实际设计阶段。

也就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利用每年的秘密经费,由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崇明造船厂、湛江造船厂、武汉造船厂牵头,联合数十家相关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开始了三种五级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

次年,海军情报局又提供了一份新的情报,日本的新式战列舰是重新设计的!

六十六年(公元1934年),海军情报局再次发出警告,日本设计的新式战列舰排水量接近六万吨,主炮口径提高到了十八英寸以上,且装甲防护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所有战列舰,在海战中足以消灭任何对手!

在密切监视日本的同时,帝国海军情报局也在密切监视美国的一举一动。

虽然相对于疯狂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海军更务实,也更加“尊重”《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但是美国的工业基础更雄厚,科技实力也超过了日本。如果美国海军需要新式战列舰的话,研制速度肯定比日本快得多!

也就在六十六年,海军情报局证实,美国也在暗中启动了新式战列舰的研制工作,其排水量在四万吨到四万五千吨之间,至少装备九门十六英寸主炮,速度不会低于二十七节,装甲防护肯定比“条约性战列舰”好得多。

当时,几份相关情报促使帝国海军加快新式战舰的研制步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帝国一共有十多个情报单位,几乎每一个重要部门都有自己的情报单位。战后,帝国政府推行“精兵简政”政策,内阁十多个部门的情报单位合并为帝国情报总局,直接向帝国首辅负责。同时,海陆两军的情报处降级为情报局,规模也同时缩小了许多。

结果,“降级处分”不但没有使海军情报局被削弱,反而使海军情报局变得更重要。

原因很简单:新成立的帝国情报局没能及时完成改组,也就无法及时投入工作。同时因为大量的人事调动,导致外海情报网受到严重破坏。结果,直到六十四年(公元1932年)年底,帝国情报局才恢复了海外情报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