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巨浪 > 第0467章 海军写照

第0467章 海军写照(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英国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与美国合作,争取获得最终的胜利。因此,霍顿并不坚持主张一定要由英国海军来策划与指挥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只要美国将领有那个能力,而且策划的作战行动更加高明,为什么一定要反对,而不是配合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霍顿明显是一个很理智的舰队指挥官。

甚至有人怀疑霍顿有没有感情,不管是私人感情,还是民族国家的感情。可是从客观的角度看,霍顿的这种态度起到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

正是如此,当斯普鲁恩斯提出诱惑第42舰队前来决战的作战构想后,霍顿不但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还主动前往英国海军部,说服了庞德元帅,让庞德同意按照美国将领的意图进行下一轮作战行动。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英国本土舰队必须参加作战行动。

更重要的是,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局势对协约国集团已经相当不利了。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作为协约国内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美国与英国必须精诚合作,全力作战,而不能因为内部矛盾而削弱了协约国的战斗力。

可以说,美英之间的任何矛盾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即便站在英国的立场上,为了保证英国的国家利益,必须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那些所谓投靠明帝国的观点根本占不住脚。如果战争没有爆发,英国还可以改善与明帝国的关系。问题是,在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所有英国人都将明帝国当作了头号敌人,而且认为明帝国是阻止英国获取欧洲霸权的最大障碍。在此情况下,英国凭什么与明帝国改善关系?

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更不可能与明帝国改善关系。

为此,霍顿才会提出,在对付第42舰队之前,必须瓦解德国公海舰队的战斗力,这样英国本土舰队才能参与对付第42舰队的作战行动。

公海舰队在八月下旬再次出海,给了霍顿这个机会。

虽然当时霍顿也觉得有点奇怪,在第四舰队失去了作战能力,而协约国海军暂时还无法杀入地中海的情况下,德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采取冒险行动。

首先是英国本土驻扎了数十万美军,只要英国政府改衔易织,美军就会推翻英国政府,扶持一个新的亲美政府,英国仍然将陷在战火之中。

其次是英国已经成为了明帝国的敌对国,此时投靠明帝国已经太晚了。

最后,即便英国投靠了明帝国,并且成果挫败了驻扎在本土的美军,控制住了国内局势。在战争结束之后,英国最多也只是明帝国在欧洲与北大西洋的一颗棋子。在德国独霸欧洲大陆的情况下,英国只能成为明帝国牵制德国的砝码,而不可能

成为欧洲的霸主。如此一来,英国的国家利益又从何说起呢?

综合这些观点,在霍顿看来,任何妄图媾和,或者妄图改变阵营的想法都是荒谬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