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1章 交错编队(第1 / 4页)
可以说,“黄海”号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在挨的十三枚穿甲弹中,竟然有四枚没有爆炸,而且其中二枚都击中了关键部位。另外还有四枚提前发生了爆炸,没有能够打穿其关键部位的装甲,只有五枚穿甲弹在舰体内爆炸,且没有对关键舱室构成威胁。
不幸的是,“黄海”号遭遇到的是极为强大的对手。
在遭到五次重创之后,“黄海”号左舷的三道防鱼雷隔舱中,有三分之二被海水淹没,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左侧舱室进水。如果不是舰长及时下令向右舷防鱼雷隔舱注水,恐怕该舰的横倾角度早就超过了能够使之倾覆的二十八度。
当“台湾”号的主炮率先开火的时候,“黄海”号已经左倾十二度,且干舷高度降低到了一米以下。在此情况下,最佳的选择是就近搁浅。如果找不到搁浅场所,舰长可以下令弃舰。
第二十一章 交错编队
在第一舰队到达的时候,“黄海”号也快要被击溃了。
十多分钟的时间内,美军的八艘战舰都在向“黄海”号开火。显然,美军已经判断出了“黄海”号的身份。
在第33舰队中,只有“南海”号与“黄海”号配备了四百毫米舰炮,另外六艘老式战列舰的主炮口径都是三百五十毫米。
因为所有快速战列舰都使用的是四百毫米舰炮,而老式战列舰只在战争初期参加过舰队决战,所以在战争期间,帝国海军并没有为注定要被淘汰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开发重型穿甲弹。
也就是说,“黄海”号已经失去了拯救的价值。
作为一艘老式战列舰,在关键部位没受创的情况下战沉,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战争期间,很多老式战列舰都因为严重进水,最终沉没。
相反,绝大部分战沉的快速战列舰都是因为关键部位,比如弹药舱,或者动力舱被摧毁,结果发生大爆炸,或者丧失了航行能力而沉没。
另外,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确实偏低。
不说别的,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生产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都比不上帝国海军刚刚为大型巡洋舰装备的七十五年型三百毫米舰炮。在没有任何一艘新建战舰使用的情况下,帝国海军自然不会花费重金,去改进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性能。
如此一来,能够威胁到美军战舰的,就只有“南海”号与“黄海”号。
万幸的是,战斗开始的时候,“南海”号吸引了美军的火力。
等到美军战舰开始炮击“黄海”号的时候,该舰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二十二节,且还在继续加速。另外,付勋杰让各舰进行战术转向,所以“黄海”号有足够多的机动空间,不用担心与并排航行的其他战舰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