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1章 交错编队(第2 / 4页)
从第三轮齐射开始,美军战舰就做起了战术规避机动。
此时,美军舰队的编队非常密集。
从雷达测试出的数据来看,美军战舰相互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千米,大概在九百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千码。
这是主力舰编队所能采用的最小间隔距离了。
对于舰长二百多米的战列舰来说,四个舰身长度的间隔距离,不但危险,还很容易导致相邻战舰被“误伤”。要知道,在二万五千米的交战距离上,炮弹的撒布范围肯定超过了五百米,偶尔能够达到一千米。
导致老式战列舰“不经打”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其综合生存能力本来就不怎么样,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排水量增加,储备浮力减少,以及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损管设施,特别是大型抽水机与大型发电机。
当然,“黄海”号上的官兵并没有立即放弃拯救自己的战舰。
随着第一舰队到达,第33舰队的六艘战列舰立即按照白佑彬的命令,右转向撤出了战斗,返回登陆场。随即,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从登陆场赶了过来,负责为“黄海”号提供支援。
此时,白佑彬正在忙着收拾美军主力编队最后面的那艘战列舰。
因为美军战舰在“台湾”号的三百三十度方向上,所以“台湾”号仅能用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向其开火。跟在“台湾”号后面的七艘战列舰也一样,其舰尾方向上的三门主炮都暂时派不上用场。
也就是说,炮弹很有可能砸中与目标相邻的战舰。
一般情况下,战列舰编队的间隔距离都应该保持在二千
五百米以上,如果舰队航行速度较快,则应该进一步扩大间隔距离,以便每艘战舰都有足够的机动空间与反应时间。只有在极为特殊,比如占据了绝对优势,且处于战术有利态势的情况下,才能够缩短间隔距离,以密集编队来提高炮击命中率。
前五轮齐射既猛烈,又急促。
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距离太远了,而且第一舰队的航行速度高达三十节。
选择提前开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黄海”号遭到重创,即将战沉的情况下,白佑彬不可能袖手旁观。另外,即便在二万八千米的距离上,复合穿甲弹仍然能够对“罗得岛”级战列舰构成威胁,能够击穿某些次要部位的装甲,并且可以摧毁其上层建筑。
问题是,在打不中对手的情况下,炮弹威力再大也没有多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