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1章 谈判之门(第2 / 3页)
第四舰队在短短二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让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变成了废墟,导致上百万美国平民伤亡,数以千计的工厂被摧毁。如果战争继续发展下去,美国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击败对手,而是怎么控制住国内局势。
相对而言,复杂的国内局势是美国的头号天敌。
虽然帝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总共有六十多个民族,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汉族占据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也只有百分之七。在此情况下,帝国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相反,美国却是一个建立在移民基础上的国家。
虽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白人达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黑人、亚裔、拉美人不到百分之四十,但是在美国的白人种群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新英格兰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另外还有爱尔兰人、德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与斯拉夫人。因此,在美国根本没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
如果帝国政府加快战略转型的速度,在确定了全面战略优势之后,将战略动员级别降低到第一阶段,帝国甚至可以坚持五年之久。
相反,美国别说坚持二到三年,能够撑到七十八年(46年)年底就非常不错了。
在此情况下,美国又有什么有利的谈判条件呢?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谈判的筹码。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在陆地上没有直接的敌人,更不会遭遇两线作战的尴尬处境。虽然其北面的加拿大是英国的海外属地,南面的墨西哥以明印混血后裔为主,但是加拿大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且在上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倒向了美国,只是在名义上属于英国的海外属地,而墨西哥却没有多大的战争潜力,难以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如此一来,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加强本土防御,并且在本土作战中给予对手沉重的打击。
相比而言,多民族国家在战争中的凝聚力肯定不如单一民族国家。
数百年来,特别是在资本主义革命之后,随着民主制度的推广,帝国内部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着法制逐渐健全,在进入二十世纪(西元纪年)之后,帝国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了超人一等的团结性。相反,美国在二场世界大战中的表现都证明,在决定国家未来的战略决策方面,美国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与英国相比,美国不缺乏战略物资。在美国本土,几乎能够找到所有与战争有关的重要物资,其钢铁、煤炭、重油、橡胶、粮食、电力、水泥、化工等行业都非常发达,足以支撑起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就算美国的有六成以上的工业区集中在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很容易遭到舰队的打击,可是以芝加哥、底特律为中心的五大湖地区集中没美国近三成的工厂,而且有大量重工厂。只要该地区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就有能力继续坚持下去。
与法国相比,美国拥有广袤的国土,其战略纵深仅此于帝国。在此情况下,就算帝国拥有足以与德国陆军媲美的装甲部队,并且能够通过强大的海运为前线作战部队源源不断的提供作战物资,也很难在短期内占领美国本土。另外,要完全占领美国本土,帝国需要动员至少五百五十万地面部队,投入数以千万吨计的作战物资,调动成千上万艘船只,并且做好牺牲上百万
官兵的准备。如此一来,帝国愿意承受这么巨大的消耗与伤亡吗?
凭借这三点,如果美国不考虑后果,完全可以坚持下来。
当然,美国也绝不是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