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贩子(第2 / 3页)
别管陈沐的新能不能劝得动远在新明的杨应龙,反正看了书信后杨兆龙的心是放回肚子里,踏踏实实研究起北亚情报与海陆地缘。
陈沐也开心得很,万历七年常胜的万寿节极为成功,亚洲二百余原住民部落,三百二十三名首领前来会盟参礼,为远在北京的皇帝献上祝福。
为纪念此事,他专门让石料厂的匠人刻了一面九尺高的巨石碑,正面记录亚洲首领首次参礼万寿节,北面铭刻所有参礼人员姓名,还顺道给所有来参礼的首领起了汉名,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还有的是刚起的。
石碑落款,万历己卯九月四日圣诞。
陈沐觉得这个落款没毛病。
老铁匠用的是百炼钢的法子,渗碳、锻打脱碳,埋到土里个把月;取出来再渗碳、再锻打脱碳……重复好几遍,历时数月终于完成这道工序,一块可以用来夹锻的钢就到手了。
李化龙没有在新明兴建大型铁厂,他一边修路、一边给朝廷上表运骡马、一边鼓励在新明包下矿山的闽广商贾努力挖矿。
好在新明的铁矿成分要比国中许多硫铁好得多,干脆攒十天半个月就派一趟船队把存货拉回南洋卫港,算是短期内比较节省成本的做法。
如今有四个百户部的旗军专门保护这趟货运航线,每月运铁矿石与煤炭十二万斤有余。
没有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又没有足够的车马,纵然发现庞大矿藏也无济于事。
一众同僚兄弟借此时机齐聚一堂,免不了喝个烂醉,酒醒后事务也愈加繁忙。
给皇帝送的礼物要急着装船,不赶紧装船误了返航时间不好,何况不腾出仓库的位置,邵廷达船上的硝石还等着入库呢。
陈沐也认为李化龙的决策是正确的,在短期内将手上有限资金拿去修路,比造个炼铁厂划算。
否则有了炼铁厂,铁矿石运输条件跟不上产量才是真难受。
问题出现就是为解决的,道路、牲畜、炼铁厂这些东西在陈沐看来,对杨应龙不是难题。
决口上千次的黄河都难不倒赤县神州百姓,修条几百里长的马路算什么?
陈沐不光要给杨应龙拜数据,还要给他画大饼,杨氏祖先杨端率军入播州平叛受封播州宣慰使,至今已七百年;如今杨应龙率军民入新明开拓任新明北宣慰使,得到更广阔的土地,倘若能站稳脚跟,岂不上承先祖遗德,下开后世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