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金口玉言(第1 / 3页)
钱教授用两只手指将铜钱捻起在摄像机前正反翻动着,让大家看清楚铜钱上那四个大字。
“大家看,这字体清秀骨瘦,银勾铁划,正是宋徽宗赵佶名闻古今的‘瘦金体’,这铜质,正是胆水炼铜法特有的铜色,初步断定,这枚崇宁通宝,应该是一枚真币,当然还需要辅助一些鉴定手段才可以下定论。”
今天上来的藏品,专家们都是纠结半天才会给出结论,只有十拿九稳的才会直接下定论,有时候摸不准也会把话说的模棱两可,随时可以撇清责任。
钱教授的话虽然没有那么确定,那是处事圆滑,万事留一线,万一出岔子也好推脱,听他的说法,这枚铜钱至少有七八分的可能性是真品,就值得买家们去争抢一番。
听到下面人群中传来的议论声,钱教授对主持人说道,“我只是以我从业三十年的经验来判定,当然我们还可以去做一个碳十四的检测,这样能够更精确的确定这枚铜钱的年份。”
“我的天呐……我的天呐……居然还能见到一枚崇宁通宝,真是老天开眼。”
一旁四个专家见钱教授如此失态,纷纷围了上来,可术业有专攻,在古钱币的领域里钱教授的学问足以甩他们八条街,围上来也只是凑个热闹而已。
“钱教授,您也别光顾着自个儿欣赏啊,也给观众朋友们解说一下,这枚铜钱有什么名贵之处。”
主持人在杨导的提点下向钱教授发问道。
钱教授现在激动的心情也稍稍平复了许多,他郑重地翻出两只白手套戴上,摊开一只手将铜钱放在手心里,另一只手向摄影师招了招手。
“那价格呢,您觉得,这枚铜钱的大概价位是多少?”主持人主持过多期鉴宝节目,知道不论是观众还是收藏家,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藏品的价格,这是个最直观的价值体现。
钱教授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五年前曾经在香港苏富比流出一枚崇宁通宝,当时拍出了630万的高价,除了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外相信只有那一枚在民间被收藏,没想到今天又见到一枚。”
钱教授不紧不慢地说着,台下众人都被吊足了胃口,都在等着钱教授的下文。
“考虑到五年时间的价值增长以及这枚的品相比之前那一枚更好,我觉得如果是拍卖会的话,应该能拍出七百到九百万不等。”
“来来来,给个特写,这可是一枚‘御书钱’。”
摄像师立刻上前来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了手心里的铜钱。
“钱教授,什么是‘御书钱’,您给观众朋友们解释一下。”
主持人趁热打铁追问着,要是平常这样询问这些专家,人家早就不耐烦了,趁着钱教授兴致很高,多挖点料出来。
“金口玉言,亲笔御书,指的就是皇帝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字,这枚铜钱上的钱文,正是宋徽宗赵佶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