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兵变 1(第2 / 4页)
五世国王正玩得高兴,听到太后在纱巾后面咳嗽,慌忙一抬头说:“免礼,免礼!退下吧!”
众臣子郁闷。狄南堂也大愣,一抬头,见他似乎还没自己的儿子大,头上冕冠旷大,心中轻惋,又见他让自己刚进来就退,便说:“陛下,小臣刚得传唤到来,尚不知何事!”
“啊?”国王回头看看太后,尴尬一笑,说,“那就坐一边吧!”
狄南堂新品级尚未评定,九品小官,安有座位。太后又咳嗽,国王大怕,又说:“还是退吧!”
鲁太后哭笑不得,只得连连咳嗽,五世慌乱,接着说:“想怎么样,怎么样!随便吧。”
在这之前,丞相和太后的主张渐有径庭之别。对国政,丞相主张整顿内务,稳定物价,而鲁太后却意图揽权在握,控掌大局;对人势,丞相建议连邦河王子,剔去大将军,鲁太后主张联合大将军,去邦河王子;对外,丞相建议交强打弱,建议联结南迢求粮要安,合纵罗斯威胁雪莱,太后却意图和雪莱缔结友好,和西庆议和,以在星夜控制区域换取粮食,资助。
在丞相看来,内政为当务之极,国太民安,朝纲彰显,则以太后之尊,号令天下,无人敢不听从;联合秦纲,因为秦纲在外,受排挤则会裂土反叛;而采用强硬的外交,无须放弃既得利益就能度过难关。而太后的意思是,大权在手则稳,外安则将不显,何况和雪莱交恶,定然会将自己的儿子推往不利。
这种意见上的矛盾,渐渐使得太后对丞相疏远。随着雪莱派遣骑士递送国书,两人的矛盾也越大。太后自觉自己的外援来到,洗牌时只要拿到足够的军权,便可控制大局。于是,她拼命地将亲室举出任职,只要有点机会就安插封爵。中立派重量级的臣子死后,渐有丑闻传出,民谣四传,丞相早已畏惧,见太后又安插亲信,排挤中立派,而大将军却韬光养晦,更怕朝中有人觉得鲁有代秦之意,连连称病缺席。
无了丞相在耳边喋喋不消,又见王卓软弱,太后便决意向军权迈步,狄南堂就是她拉上来的人。
但原本看好的形势突然变化。军将对她都有不服,抬出王卓,议定了一个对武职的苛刻选拔,一下子将太后的如意算盘打掉。
“陛下!”秦颖出来拜,接着说,“应当让他侍后听事!”
“恩,恩!允了!”国王得到太后的默许,这才说。
狄南堂站到末班,看对面也站了一人。这人三十余岁,头戴羽栀冠,身体修魁,宽背肥腰,面色黑青,两只眼睛虎虎有威。他见对方也在看他,不禁微微示意。
今日,便是针对新任从三品辖督的人选。辖督是外城军将,和九门提督同样级别,虽然不大,却异常重要。宗室也不情愿,由是出面,推举一人来与鲁太后提议的狄南堂抗衡。
狄南堂一是放地人,二来建籍后无功绩,三是对手由宗室推选,便不得不面临这场你死我活的决斗。
宫殿四下都是禁卫,王太后高坐其上,以纱帘挡隔,而十五岁的国王正临危正座,不过案下的手里却扭着一个九连套环。
清河王子和几大重臣都在,有病的王卓在太后咬牙切齿的体恤下得了一个棉垫,斜斜卧着,可脸色比谁都红润。
狄南堂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入殿,惶惶忽忽地跟着一名禁卫走到中央。宫中景物都是他未曾见过的,这位土财主带着敬肃之心进去,却不敢张皇四望。他还不知道什么事,入了殿也想不妥怎么拜,先傻愣了一下,这才向国王行叩首大礼,接着是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