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船帮老大 > 第426章 一张大网

第426章 一张大网(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陈叫山两臂抱‘胸’前,默默听着,心中默默记着,思索着……

“这四种船相比较,哪一种相对跑得最快呢?”陈叫山适时地‘插’问一句。

众人皆未料到,这一次,是侯今‘春’抢在了王正孝之前来回答,“要说跑得快,当然首推鸭艄子了!不过,不同时期,船速是不相同的……”

侯今‘春’说,鸭艄子在高水位期,每日上行最快可跑八十里,下行可达一百六十里;中水位期上行六十里,下行一百四十里;而枯水期日上行仅三十到五十里左右,下行六十到一百里。

陈叫山走上前去,‘摸’着鸭艄子尾部外沿,轻轻拍了拍,看着船工师傅们,在其上刻画的纹缕呈竖立‘波’纹状,犹若一条条的小龙,直直上飞,连连说着好!

陈叫山很明白:这都是王正孝和老船工们会看眼‘色’,会把握时机,会说奉承话,会巴结人,侯今‘春’是直‘性’子,不会看眼‘色’,不会说奉承话而已……

但这又有什么呢?

奉承话谁都爱听,但说奉承话的人,或是发自内心,出于敬重,或是心有叵测,别有用心。

从不说奉承话的人,兴许是根本就不会说奉承话,兴许是心有怨气,以不说为对抗,又兴许,是‘性’情使然,觉着奉承话好听,却不实在……

类如侯今‘春’这种不会说奉承话,不愿意说奉承话,心底却对船帮有着很深的感情,既跑过船,又懂得造船细节的人,如果能‘摸’准其‘性’情,把控其脾气,其鲁直之中,倒也犹显可爱,不失为一好事!

绕着鸭艄子转圈走,陈叫山看见船舱两侧,各有一小小圆圆的凹坑,手指头在里面旋‘摸’了一下,感觉光滑溜溜的,心说,若是遇上下雨,这里边岂不就积上雨水了?便问王正孝,“王厂长,这个凹坑作何用呢?”

“这是下一步竖装桅杆时的榫口,用凿子还没掏完呢……”王正孝说,“掏好以后,要更深一些,内中加槽线,四面固定,再斜着加四根支杆,一下就稳当了……”

陈叫山嘴里“唔”着,不断点头,正要说话,王正孝却又说,“都怪我们进度慢了,照理说早该把桅杆加上了,今年换的是新帆,挂好后,可气派哩!帮主你真是明察秋毫,一眼就看出我们的问题来了……”

陈叫山心中暗笑:王正孝啊王正孝,你这奉承话哪里都能说啊!我明明是不懂,感到好奇,所以有此一问的,怎么就成了我明察秋毫了?另外,大年初四,这帮老船工都在船厂忙乎着,这进度已经够快的了,还要怎样?

“走,我们到后院去看看吧!”

陈叫山将手一挥,大步朝后院走去,王正孝、侯今‘春’、所有的船工师傅,便都跟着陈叫山走了……

“看,帮主,这就是最新的鸭艄子……”

陈叫山顺着王正孝所指望去,见高高的厂房中,有三艘大船,并排而列,头尖若竹叶状,两边翻卷套合,船舱似穹庐之顶,船底支着一些木板,垫空了,四角又以锄头把粗细的麻绳拴系起来,一直拉吊、牵系至房角的木梁上……

王正孝介绍说,现如今航行于凌江之上的舟楫类型,为平头老鸦、鸭艄子和驳船、元宝四种。其舟楫的结构、吃水量与载重量均有差异,例如鸭艄子,长三十九尺至五十一尺之间,宽六尺九至九尺之间,吃水两尺半左右,最大载重可达三万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