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产业升级(第3 / 4页)
毕竟在山中,有些路段只能靠着小毛驴运出来,然后再装车送进幽州,实在是快不了。
但假如修通了铁路,运力能增加百倍不止谁能拒绝?
王宁安忍不住抱怨,“哪怕再努力提倡工科教育,天下的百姓还都把读书考科举,出仕做官,当成了正途,最优秀的人才都去学勾心斗角了,没有人愿意沉心静气,发明创造,这就是大宋最要命的事情”
苏轼无可奈何,心说你冲我发脾气也没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真宗皇帝说的,天下人不信皇帝信你啊?
不过看到了蒸汽机的厉害,苏轼也来了兴趣。
“那啥,姐夫,我准备让苏迈学工科,你看好不?”
“好,当然好了,他要是能干出点成绩,弄出了不起的发明,绝对比你有贡献”
厉害,真是厉害
没想到姐夫销声匿迹了四个多月,竟然弄出了如此了不起的玩意,终于能有所交代了。
“姐夫,现在是不是下令,招募流民啊?”
王宁安挑了挑眉头,“招募他们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做蒸汽机,造火车,修铁路啊”
苏轼干笑了两声,“姐夫,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他爹太出色了,继续走文官的路,苏迈是没戏的,所以啊,必须另辟蹊径对了,我回头就和王弗说去”
苏轼想了想,才又大呼小叫,“姐夫,别扯闲篇了,既然流民不顶用,那怎么解决就业啊?你快点拿主意吧,你的好学生司马君实都天天掉头发,要是没有办法,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司马光了”
他这一句话,也把王宁安逗乐了。
“流民虽然不能制造蒸汽机,但是他们挖矿采煤还是可以的。”
王宁安算了一笔账,过去西山的煤窑,每个矿井,一天能产1000担左右,主要的限制就是积水,还有运力。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不愧是词人,苏大才子,你还真够浪漫的。
“你觉得那些灾民,是会做零件,还是懂得冶金,他们能干什么?”
苏轼被问得瞠目结舌,“这……我也说不好,兴许民间有高手呢”
“放屁”
王宁安忍不住爆粗口了,“这么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是万万做不来的。这些年来,也就是百工院,还有幽州,沧州,天津等地积累了一批合格的工匠,其他的地方,完全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