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写在《我的长孙皇后》之前(第2 / 3页)
那一年,金銮殿中,我癫若魔煞,
那一年,玄武门外,你英姿飒飒。
锦绣山河、风雨如晦,大唐王朝气象万千,谁的笔能将它轻轻画?
那一年,贺兰关外,我金戈铁马,
那一年,定军山中,你笑傲云霞。
正是因了小李同志的那份宠爱,成就了长孙皇后或妩媚灵秀、兰心惠质的一面,或自信美丽、端庄从容的又一面。无论是你浓我浓的儿女情长还是波澜壮阔、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涯,她要么圆滑狡黠、谙于世事,要么口才恣意、睥睨纵横!
慢慢的,我发现了更多、更多……
比如说史册上有载长孙皇后的‘贤’最直接的表现是治理后宫。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她就不妒忌后宫的女人吗?寻着厚重的史册一一分析下来,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后宫的女人根本不值得她妒忌,长孙之所以不妒忌是因为她们根本没有她妒忌的资本。与其说是‘贤’,不如说是‘和’,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正因了她的‘和’,小李同志才能顺风顺水的成为天之骄子、千古一帝,成为四方来朝的‘天可汗’。正因这份‘和’,造就她成为了小李同志引以为骄傲的‘盛世牡丹’。
再比如说史册上有载长孙的‘贤’还表现在不希望家族得到更多的皇宠。我又奇怪了,难道她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发达吗?再度分析下来,我喟然长叹,原来聪明的长孙早就知道‘权臣、外戚干政、功高盖主’的后果,是以不停的压制着小李同志对长孙家族的奖赏和爵封。与其说是‘贤’,不如说是‘智’。正因这份‘智’,造就她成为了小李同志引以为自豪的‘贞观之魂’。[]我的长孙皇后
“世上有两部历史,一部是满纸假话的历史,是给皇太子看的;一部是大胆揭『露』秘密的历史,它才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句话是法国人巴尔扎克一针见血的道出的历史真相,无非是说历史受政治的局限『性』,大有受当朝统治者之『淫』威而不乏吹嘘、作假之文墨……这一点,我也信!
东征高丽、西抵吐蕃,北讨突厥南伐南诏,马蹄飞雪琵琶声声洒……
又一年!
又一年!
高高的望陵台,巍峨入云可承苍穹,却承托不了我的牵挂,
所以说,纵观整部隋唐历史,对小李同志的描写应该也不乏有夸大、摒恶记善的文笔。但通观大唐贞观的历史,我震惊的发现小李同志做出了非常多‘于礼法不合’的事,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里,他非常巧妙的让历史记住了他的皇后,让历史记住了他的长孙。我震惊的发现,原来小李同志对长孙皇后的爱都隐藏在历史文笔之中,而且是那样的执着、深厚,即便是我这样一个现代人,每每读及“望陵毁观”的史实,不禁有些泪盈于眶。
然后在某一个夜晚,当我又一次翻开这篇篇史实,当我再一次看到小李同志驾崩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和长孙同葬一『穴』的时候,心震动了、情滋生了,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呐喊,写下我心中呼之欲出的《我的长孙皇后》。但愿我的思想穿越了时空,道出了小李同志的心声。
那一年,太原城中,我意气风发,
那一年,洛阳城外,你寄人篱下。
天地『色』变、急风劲雨,大隋王朝危如朝『露』,十八路反王四面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