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章 天可汗5(第2 / 3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谨遵圣谕、日夜不休,编撰完成《贞观律》、《大唐仪礼》3,念其劳苦功高,进封右仆『射』,封赵国公。钦此。”
(《贞观律》、《大唐仪礼》3:这里夸张了些,真实情况是这两本书花了无忌十年的时间完成于贞观十年。不过,大家不要纠结于时间的长短,只要记住最令我等自豪的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惊叹“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这句话的时候,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其中的‘唐律’说的便是我们的长孙国舅撰写的《贞观律》)
显然,不但无忌震惊了,便是显德殿中的一众人也都震惊了。
看着震惊得不知道谢恩的无忌,我笑道:“怎么了,朕的宰相大人,难道对朕的进封觉得委屈不成?”
“不不不……”无忌急忙摆着手,慌『乱』说道:“微臣愧不敢当。”
━━诏原皇族中人自李唐草创以来无功劳者从‘亲王级别’降至‘郡王级别’。降‘郡王级别’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比如说‘河间郡王’李孝恭。
马上,便有皇族中降级的皇叔、皇兄出来反对,“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使我李氏一族光泽天下、繁衍不息,陛下如今所为,便是对上皇的不敬,对皇族中人尚且如此,对天下只怕就更难讲公平、公正。”
什么‘不敬’,这是以‘不孝’之名『逼』迫我收回诏令!
但,早知这道诏书会掀起滔天波澜,所以我早想好了对策。是以轻笑一声,问道:“天下……何为天下?孟子早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所以朕认为‘民’便是天下。遍封宗子对天下便有利了吗?削弱宗室对天下便不公平了吗?朕即为天子,便当养百姓于已任。岂可劳百姓以养自己的宗族呢?你们如今争谏于朝堂,是真心为了‘民’之天下着想还是只是从自己的争权夺利出发?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必你们心中清楚得狠,无需朕来点破。再则,朕难道对皇族中的人果然都降职降级了吗?如果你们个个都有李孝恭的谋略和战功,那朕进封你们为‘河间郡王’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李孝恭在夺江都、平江陵的战争中和李靖合手并进,战功赫赫,天下无人不知。[]我的长孙皇后84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兄妹二人时常在丽正殿中嘀咕,我那个皇后肯定已向你这个国舅爷警示过不得答应担任‘宰辅’之职,不过,嘿嘿……我直接进封国舅爷为宰相,一来实现了对皇后所言的‘不封无忌为宰辅’的承诺,二来我也不会再觉得对不起劳苦功高的国舅爷了。
“陛下,微臣有本启奏。国舅爷编撰《贞观律》、《大唐仪礼》确实劳苦功高,但亦是通过这两本书,我李唐的一切律法最后却都得由吏部断定,微臣认为做为吏部尚书的国舅爷有揽权的权向。再则,陛下如今更进封国舅爷为右仆『射』,更容易形成他一家独大的事实。只怕长此久往,国舅爷会是第一个触犯《贞观律》的人。更何况国舅爷一门荣宠,天下子民不会念其著书的功劳,只会说是因了皇后娘娘的原因……”
我只想着讨我的皇后高兴,却疏忽了无忌在编撰这两本书的时候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毕竟这两本书中的规定将约束许多人的行为,无论是衣着谈吐还是行贿受贿,再也没有人敢拿国法开涮。
见我说得有理,方才还理直气壮的一群皇族中人面面相觑。房玄龄趁机站出来说道:“按周礼,皇子及兄弟为王者皆因有功于社稷、江山,无大功者不得为王。自两汉以来,数我李唐封王者最多,达数十人。上皇大封宗族虽然敦睦,但陛下拆消宗族爵位也是遁着周礼礼制,若真讲起规矩来,陛下依循周礼,亦可视为公正、公平。”
姜还是老的辣,房玄龄的一番周礼,说得那些仍旧不甘、不服的皇族中人更是言语不得,一个个似病鸡似的低了脑袋。
我想,他们如今的妥协不过是心中正在盘算着‘降便降,再不济也还能够捞着一个‘县公’之位。’
哼,如果仍旧没有功劳,只知穷奢极欲,到时候,‘县公’之位也没有你们的份。
见大殿再度安静下来,我示意福田宣读最后一道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