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第2 / 3页)
两人面面相觑了一眼,还是松娘笑嘻嘻的道:“既然二婶这么,我们都不客气了。”
猫儿同三人笑了一会,就起身一起去了颜氏的院子,伺候颜氏吃晚膳。颜氏见三人一来的,便笑问道:“今天怎么一起过来了?”
“奶奶。”松娘腻到了颜氏怀里,搂着她的脖子,了端午节宴请大家吃饭的事情。
她当年因为年少无知,被外婆用漂亮的荷包诱拐了,一口答应外婆学苏绣。等学了以后,才知道想要绣出这么漂亮的绣活有多难!她外婆五岁学绣花,到了五十三岁,才得了一个中级工艺美术师的称号,可见苏绣有多难。
她当时不过认真学了几个月,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上了初中之后,借口学业繁重就干脆放弃了。直到上了美院,学了国画之后,对苏绣再次起了兴致,才又开始重新学了起来。但真正到钻研,还是到了古代,迫于生活的压力才开始的。可见压力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思及此,她笑容微微凝滞,她今天怎么老回忆过去呢?看来自己真的老了!她有些感慨的想着,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老是回忆过去啊!她理了理散乱的鬓问道:“对了,你们过来找我有事?”
松娘道:“马上快端午了,正好大姐要回家躲午,我同四妹商量一下,想趁这个机会,大家置办一桌酒宴好好玩玩,二婶你也去吧。”
猫儿一听便含笑道:“好,只是我不会吟诗作赋。”她知道那些大家闺秀聚在一起,都好吟诗作赋,她可没那个本事。
猫儿笑着道:“我也不过只是比你们多学了几年,哪里当得了你们的先生?”着起身迎着让两人坐下,丫鬟们奉上了茶水心。
松娘坐在一旁看着猫儿随手取来的荷包,米色的缎面上绣着一副墨梅图,那朵朵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与那弯弓秋月,挺劲有力干枝相映照,不由让人眼睛一亮。她忍不住举起那荷包细细赏玩,“哟,好精致的活计啊!这要费多大的功夫啊!”
猫儿见松娘拿了那只荷包,脸不由自主的一红,伸手便要夺。却被云娘一手接过荷包,捧在手里啧啧称奇的道:“这么费功夫的荷包,定是二婶绣了给二叔端午戴的啊!”
两人见猫儿那含羞带怯的模样,忍不住掩嘴笑吃吃道:“难怪前些日子老祖宗,她终于不用让人准备二叔的端午荷包了,原来早知道二婶给二叔做了啊!”
“这荷包这么费功夫,想来二婶到了我们家,就给二叔绣了啊!”着两人便笑做了一团。猫儿辈分上是她们的二婶,可年纪只比两人大了两三岁而已,便是苏氏也年长她十岁,加上猫儿平时又没什么长辈架子,三人不过相处了一个多月就熟悉了,玩闹起来也不把她当长辈。
云娘含笑道:“我们都好了,二婶不会吟诗作赋,就为我们抄誉做好的诗词。”
猫儿听了掩嘴笑道:“好啊,只要你们不嫌弃我的字。”
云娘噗嗤一笑,“二婶的字,我们再练上十年都比不上,哪里敢嫌弃。”
松娘道:“既然二婶答应了,那我们回去算一算需要多少银子,大家凑个份子。”
猫儿含笑道:“这次算我的吧!机会难得,又都是我的辈,怎么轮得到你们出钱。”
猫儿听了伸手就去呵她们痒痒,“坏丫头尽胡,看我今天不教训你们!”
三人嘻嘻哈哈的笑闹做一团,半天松娘才推着猫儿问道:“二婶,我听大嫂,你三岁就开始学刺绣了是吗?”
猫儿头道:“是啊!”
两人惊叹的道:“真早啊!我们都是**岁才开始学的呢!”
“是吗?许是各地不同吧?”猫儿暗自思忖道,好像老槐村的孩子都学的挺早的。就是前世,她也是很早就学苏绣了。外婆的娘家就在镇湖,时候她就一直跟外婆去镇湖玩。镇湖的苏绣就是一项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绣花为生,外婆的绣活就非常出色,那些跟她同龄的玩伴,五六岁就开始学苏绣的多得是。